遵义师范学院位于闻名中外、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所拥有百年教学历史的学府。前身是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省立遵义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遵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并开始本科办学,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获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同年获批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4年成为“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贵州省牵头高校,是贵州地方院校中最早拥有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2021年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022年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4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已完成北区建设近1000亩(南区1100亩正在规划建设中),总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有18个学院(教学部),普通本科专业48个,涵盖文、理、工、管、农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有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7国留学生68人。学校目前共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有博士257人,正高149人。学校现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建有16个一级学科,其中,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金课”(一流课程)101门。
根据发展需要,现向海内外诚聘高层次人才。
一、引进计划和时间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25年我校全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药学相关专业除外)等学科门类的博士30名,实行择优录用。
引进工作由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高引办”)全面负责。
二、引进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3.品行端正,积极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师德师风良好。
4.无违法犯罪和不良道德记录,无意识形态问题和非法从事宗教行为。
5.第五、六层次人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
6.具有博士学历学位。
7.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心条件。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作为引进对象
1.受过党纪、政务处分尚在影响期内的。
2.近五年在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曾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人员。
3.曾被开除公职或在机关事业单位被辞退未满5年的。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劳动教养)的(含正在服刑期间的)。
5.有违法违纪嫌疑正在接受审查的。
6.不符合招聘岗位所要求的相关资格条件的。
7.具备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情形的。
三、人才需求及引进方式
(一)人才类别
1.第一至第四层次人才
符合《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23〕1号)文件精神中顶尖、领军、拔尖、优秀青年人才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分别对应为学校第一至第四层次人才(若上述文件有变化,以最新文件为准)。
2.第五层次人才
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 45 岁(见表1)。
表1 第五层次人才引进条件
说明:成果积分依据《遵义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考核管理办法》(遵师党发〔2025〕20号)实施。
3.第六层次人才
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达不到第五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可作为第六层次人才引进。
(二)岗位需求
人才引进岗位需求(见表2)。
表2 人才引进岗位需求
岗位名称 |
岗位类别 |
计划引进人数 |
学科要求 |
教学科研岗 |
专业技术岗位 |
30 |
工学08、农学09、管理学12、艺术学13、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等相关学科门类 |
备注: 紧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子信息类、学前教育、心理学、中共党史党建学、语言学、戏剧与影视、环境工程、地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统计学、体育学、视觉传达设计、酿酒工程、发酵工程、智慧农业、机器人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社会学等。符合以上紧缺专业类别引进条件者,可以结合应聘人员本、硕、博的学科专业及业绩情况,报送学校“一事一议”研究议定引进待遇,最高不高于第五层次A1类人才引进待遇。 |
(三)引进方式
第一至第四层次人才采取全职引进或柔性引进,待遇面议。第五、六层次人才采取全职引进。
四、引进待遇
1.高层次人才引进费和科研启动经费按照《遵义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考核管理办法》(遵师党发〔2025〕20号)执行。
2.享受国家、贵州省和我校正式在编在岗人员相关政策规定的各项工资、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
3.享受高层次人才津贴。
4.可申报贵州省、遵义市的人才服务绿卡,享受相关待遇。
5.从正式入职之日起三年内可享受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工资待遇,三年后按照实际聘用岗位兑现工资待遇。
6.已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的,符合条件的可聘任到相应岗位。
五、应聘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应聘人员报名
1.报名时间:2025年全年均可报名。
2.报名方式:持个人简历以及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其它应聘材料(包含教研、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等)在报名期间的工作时间内到遵义师范学院人事处(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大道6号遵义师范学院行政楼432办公室)报名;或发送上述材料原件扫描件到zysyrcb@163.com。邮件主题:博士招聘材料+姓名+专业+学历学位。
3.应聘人员须如实提交本人有关信息和材料,并填写《遵义师范学院2025年高层次人才引进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报名表》信息填写不真实、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的,责任自负;委托他人报名,若报名信息出现上述情况,视同应聘人员本人填写,由应聘人员本人承担责任。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面试或聘用资格。
4.报名联系电话:0851—28938296。
(二)资格审查
对应聘人员的学历学位、思想政治表现、资格条件及科研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岗位条件的人员进入面试环节。
资格审查贯穿引进工作始终。在招聘各个环节如发现应聘人员不符合简章规定的资格条件或证书证件等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有权取消其应聘资格。
(三)考核(面试)方式及内容
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操作办法(试行)》(黔人社厅发〔2013〕10号)的相关规定,本年度公开招聘考试只采取考核(面试)的方式进行。
根据“成熟一批、面试一批”的原则,经资格审查通过的应聘人员,学校将分期分批组织面试(采取现场面试或网上在线面试)。面试测评以谈话、答辩、试讲等形式进行综合测评,对应聘人员语言表达、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方面情况形成综合评价。面试成绩在遵义师范学院官网公示,对已完成引才工作的岗位,经学校党委研究后可关闭报名通道并在学校官网公告。
(四)学校审核
面试成绩达80分(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及以上的人员,由人事处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后,报学校党委会审核。
(五)体检
党委会审核通过的人员,按引才计划与考核(面试)成绩1:1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环节人员。体检参照贵州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六)考察
体检合格的人员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参照《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中组发〔2021〕11号)、贵州省有关规定执行,采取查阅个人档案、实地考察、与被考察对象交流等方式进行。主要考察拟引进对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习工作期间的表现,同时核实考察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提供的报考信息和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等。拟聘用人员须根据考察组的工作要求,提供综合考察所需材料。
(七)拟聘公示
经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合格的人员,确定为拟聘用人员,由高引办在遵义师范学院人事处网站上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对拟聘用人员在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招聘主管部门按规定进行调查。查实有严重问题影响聘用的,取消聘用资格,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八)聘用备案
经考察、公示不影响聘用的,按程序办理聘用备案。
(九)签订协议
正式聘用后,与学校签订《遵义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议书》《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第一至第四层次人才服务期按照“一事一议”商定,第五、六类人才可选择3年、5年或者8年服务期。合同聘用关系的确定,以双方正式签订上述协议及合同为准。
六、纪律监督
本次人才引进工作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标准进行,主动接受遵义师范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工作人员和应聘人员要自觉遵守回避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确保引进工作公正、公平。如有弄虚作假或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一经查实,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监督电话:0851-28927163(学校纪委)。
七、联系方式
李明刚(遵义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13765936066
李 平(遵义师范学院人事处人才科科长):15885647632
曾德芝(遵义师范学院人事处人才科科员):18585339969
遵义师范学院人事处人才科:0851-28938296
邮箱:zysyrcb@163.com
通讯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大道遵义师范学院人事处,邮编:563006。
学校官网:https://www.zync.edu.cn/
八、其他
公告最终解释权归遵义师范学院所有,未尽事宜由遵义师范学院研究确定。
遵义师范学院
2025年5月15日

附件2:遵义师范学院2025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报名表.xls